园林施肥图片:园林施肥图片大全
请教园林高手,图片中的植物是什么植物,放在室中怎么养护?多久浇次水...
1、滴水观音 要提醒花友们的是,滴水观音茎内的白色汁液有毒,滴下的水也是有毒的,误碰或误食其汁液,就会引起咽部和口部的不适,胃里有灼痛感。应当特别注意防止幼儿误食。但是滴水观音并不属于致癌植物。
2、属 名: 伽蓝菜属 耐半阴,稍耐寒,冬季给予充足的阳光,保持盆土适度干燥,能耐3~5℃的低温。夏季高温时植株长势较弱或完全停止生长,可放在通风、凉爽处养护,并节制浇水,防止腐烂。春、秋两季的生长旺盛期,要多见阳光,经常浇水,保持土壤湿润,每10天左右施一次腐熟的薄肥。
3、开春枝条前发,枝叶生长,适当增加水量,每天早晚浇1次水。在生长旺季及花期需增加浇水量,夏季高温,水的蒸发量加大,植物处于虚弱半休眠状态,最忌干燥脱水,每天早晚各浇一次水,避免阳光暴晒。高温时浇水,每次浇水应有少量水从盆底渗出,说明已浇透,浇水时不要将水溅在叶上,防止病害。
这是什么花
1、口香糖(BubbleGum),双色种,花深红色,花心粉红。紫球2·佩巴尔(Purpurball2Penbal),花半重瓣、紫红色。探戈紫(TangoViolet),大花种,花纯紫色。美洛多(Meloda),大花种,花半重瓣,鲜红色。贾纳(Jana),大花、双色种,花深粉红,花心洋红。萨姆巴(Samba),大花种,花深红色。阿拉瓦(Ar***a),花半重瓣,淡橙红色。
2、红苞喜林芋(学名:Philodendron erubescens C. Koch et Angustim)是天南星科喜林芋属植物,攀援植物,分枝节间淡红色,长3-8厘米,粗1厘米。鳞叶肉质,红色,背面有2条龙骨状突起,长7-10厘米。叶柄腹面扁平,背面圆形,长15-25厘米,粗7-10毫米。花序柄长6-7厘米。
3、紫玉兰(学名:Magnolia liliiflora Desr.),木兰科木兰属,又名木兰、辛夷,为中国特有植物,分布在中国云南、福建、湖北、四川等地,生长于海拔300米至1,600米的地区,一般生长在山坡林缘。
4、是罂粟的亚种之一,花型为重瓣,花色丰富,花瓣紧密排列,整朵花外观似毛绒球。是制取***的主要原料,同时其提取物也是多种镇静剂的来源,如***、蒂巴因、可待因、罂粟碱、那可丁。
5、牡丹花大而香,故又有“国色天香”之称。唐代刘禹锡有诗曰:“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在清代末年,牡丹就曾被当作中国的国花。1985年5月牡丹被评为中国十大名花之二。是中国特有的木本名贵花卉,有数千年的自然生长和1500多年的人工栽培历史。
6、你好,这是赛葵。【别称】黄花棉、黄花草。【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植物,高40~80厘米。根粗壮,土***。茎直立,嫩枝有星状粗伏毛。
金盏菊的施肥方法
施肥方法磷钾肥或是复合肥在使用的时候,都需要注意浓度。最好使用浓度淡一些的肥料,浓度太高的肥对金盏菊的根部有危害。再者,施肥的量也需要注意,根据“少量多次”的原则来施加。腐熟的有机肥等底肥使用时直接放在花盆底部,然后加入栽培土即可。
金盏菊施肥方法:金盏菊与其它草花一样,对肥水要求较多,但要求遵循“淡肥勤施、量少次多、营养齐全”的施肥(水)原则。金盏菊在施肥过后,晚上要保持叶片和花朵干燥。这两个季节是金盏菊的生长旺季,要注意每周至少施两次肥。夏季和冬季金盏菊基本停止生长,所以肥水的供给可以少一些。
春秋施肥 春秋季节是金盏菊的生长旺季,施肥要按照“肥水——肥水——清水——肥水——肥水——清水”的顺序进行,(至少要保证每周两次肥水)。施肥的间隔周期为:室外 1~4 天,室内 2~6 天,晴天或高温期间隔周期可短些,阴雨天和低温天气间隔周期长些,或者不浇。
金盏菊施肥方法1金盏菊与其它草花一样,对肥水要求较多,但要求遵循“淡肥勤施量少次多营养齐全”的施肥水原则2金盏菊在施肥过后,晚上要保持叶片和花朵干燥3这两个季节是金盏菊的生长旺季,要注意每周。
请问这种植物叫什么名字啊?可能的话请附图片。谢谢
凤尾丝兰 Yucca gloriosa在我国民间俗称“剑麻”。尽管这并不为植物学家所承认。 中文名:凤尾兰 别名:凤尾丝兰,千手兰,剑叶丝兰,菠萝花 分类:龙舌兰科,丝兰属 学名(拉丁名):Yucca gloriosa 花语:盛开的希望 产地:原产北美东部和东南部。温暖地区广泛露地栽培。
大乌金草 中文学名:土细辛,别名:毛乌金、乌花草、土细辛、水细辛、大细辛、白三百棒。为马兜铃科植物长毛细辛的全草或根、根茎。根茎长可达50cm,斜升或横走,地上茎长3-7cm。夏季***挖全草,除去泥土,置通风处阴干。生于山区林下阴湿坡地。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privacylawreport.com/news/12812.html发布于 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