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小旺

园林树木修剪标准:园林树木修剪的程序是什么?

小旺 07-15 52
园林树木修剪标准:园林树木修剪的程序是什么?摘要: 园林树木的修剪手法有哪些?1、短剪(短截)把一年生枝条剪去一部分称短剪,根据剪去部分多少,又有轻剪、中剪、重剪、极重剪。在枝条中间剪除,修剪后,树木养分集中到留下的芽和枝上,可使...

园林树木的修剪手法有哪些?

1、短剪(短截)把一年生枝条剪去一部分称短剪,根据剪去部分多少,又有轻剪、中剪、重剪、极重剪。在枝条中间剪除,修剪后,树木养分集中到留下的芽和枝上,可使树枝茂盛

2、轻短截:轻剪枝条的顶梢(剪去枝条全长的1/5—1/4),主要用于花果类树木强壮枝修剪。此种修剪方法在枝条在去掉顶梢后,***其下部多数半饱满芽的萌发,分散枝条养分,使来年园林观赏果树类的枝条能产生更多中短枝,易形成花芽

3、园林树木的整形修剪,通常可分为冬季修剪和夏季修剪,强修剪和弱修剪(重剪和轻剪),疏剪和短剪(短截)。 冬季修剪与夏季修剪 冬季修剪是在秋冬至早春落叶休眠期进行,故冬季修剪又称休眠期修剪。冬季修剪对园林树种树冠的形构成、枝梢的生长、花果枝的形成等有重要影响,因此进行修剪时要考虑到树龄。

园林树木修剪标准:园林树木修剪的程序是什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4、环剥是在生长季应用的临时性修剪措施,多在花芽分化期、落花落果期和果实膨大期进行,在冬剪时要将环剥以上的部分逐渐剪除。环剥也可用于主干、主枝,但须根据树体的生长状况慎重决定,一般用于树势强旺、花果稀少的青壮树。伤流过旺、易流胶的树种不宜应用环剥。

5、回 缩:在树木两年以上生枝条上剪接去一部分枝条的修剪方法。伤 流:树木因修剪或其他创伤,造成伤口处流出大量树液的现象。花 芽:形状较肥大,略呈圆形,能发育成花或花序的芽。叶 芽:形状较瘦小,先端尖,能发育成枝和叶的芽。

园林树木的修剪的标准和要领

园林树木的整形修剪,通常可分为冬季修剪和夏季修剪,强修剪和弱修剪(重剪和轻剪),疏剪和短剪(短截)。 冬季修剪与夏季修剪 冬季修剪是在秋冬至早春落叶休眠期进行,故冬季修剪又称休眠期修剪。冬季修剪对园林树种树冠的形构成、枝梢的生长、花果枝的形成等有重要影响,因此进行修剪时要考虑到树龄。

园林树木修剪标准:园林树木修剪的程序是什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园林树木的修剪流程主要包括修前检查、确认修剪目标、选择修剪工具、确认修剪类型和方法以及后续伤口处理等。修剪前的检查国外对园林树木的护理研究形成有专业的集艺术、科学、技术和商业为一体的树艺学,树艺师实习树艺师是专门从事园林树木护理工作的执证人员,园林树木的修剪工作只能由树艺师或实习树艺师进行。

修剪枝条的剪口要平滑,与剪口芽成45度角的斜面,从剪口的对侧下剪,斜面上方与剪口芽尖相平,斜面最低部分和芽基相平、这样剪口伤面小,容易愈合,芽萌发后生长快。选择剪口芽的方向应从树冠内枝条的分布状况和期望新枝长势的强弱考虑,需向外扩张树冠时,剪口芽应留在枝条外侧。

如何对园林树木进行整形和修剪

1、园林树木的整形修剪,通常可分为冬季修剪和夏季修剪,强修剪和弱修剪(重剪和轻剪),疏剪和短剪(短截)。 冬季修剪与夏季修剪 冬季修剪是在秋冬至早春落叶休眠期进行,故冬季修剪又称休眠期修剪。冬季修剪对园林树种树冠的形构成、枝梢的生长、花果枝的形成等有重要影响,因此进行修剪时要考虑到树龄。

园林树木修剪标准:园林树木修剪的程序是什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2、几何形体式整形:这类树形的修剪必须遵照几何形体构成规律进行,如果要把树冠整剪成圆球形、椭圆球形、梯形、方形、长方形、波状型等。(2)非几何式的整形:这类树形主要以动物造型、各种雕塑形式为主。依靠绑扎、修剪等技术措施来完成。

3、庭荫树修剪 庭荫树应具有庞大的树冠、挺秀的树形、光滑的树干。这类树木整形时,首要的是培养一段高矮适中,挺拔粗壮的树干。庭荫树的主干高度无特定的规定,主要应与周围环境要求相适应,同时还要决定于树种的生态习性和生物学特性。

4、树木的修剪、整形:树木应通过修剪调整树形,均衡树势,调节树木通风透光和肥水分配,调整植物群落之间的关系,促使树木茁壮生长,各类绿地乔木灌木的修剪以自然树形为主。乔木类:主要修除徒长枝、病虫枝、交叉枝、并生枝、下垂枝、扭伤枝以及枯枝和烂头。

5、因此在锯除树木枝干时,锯口一定要平整,用20%的硫酸铜溶液来消毒,最后涂上快活林植物伤口愈合剂。起防腐防干和促进愈合的作用。4,落叶树和常绿树的修剪时期应有区别。冬季落叶树停止生长,这时修剪养分损失少,伤口愈合快。而常绿树虽冬季为其休眠期,但剪去枝叶有冻害的危险。

文章版权及转载声明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privacylawreport.com/news/13146.html发布于 07-15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