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卉图片手绘铅笔画
陈丹青曾说过“素描影响了国画的创作”,您怎么看?
近几十年我们的国画在人物造型方面,有了根本性提高,和学习素描有直接的关系。尤其是上世纪下半叶,出现的人物画***,如徐悲鸿,蒋兆和,吴作人,李可染,梁黄胄等,素描速写都很好。如李可染,黄胄,尽管后来不画西画,埋头中国画的创作,我们仍然看出西画的影响,比如在***,解剖,写生,速写,观察记录生活方面,把中国画的造型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我们传统意义上也有观察,写生,默记等。也讲高远,平远,深远的***法则,但和西画的,不完全一样。学习素描,吸收西画的有益成分,为我所用,这是艺术自信的表现。
至于搞创作,你喜欢什么手法,你可以专门钻研,可以摒弃你不喜欢的东西。叶浅予当初以速写入手画人物,到后来成为中国画人物画的***,谁又说什么东西挡住了他的步伐?学习了素描一类,改画中国画,对画画的人来说,就好比自小吃惯了猪肉,现在改吃牛羊肉,照样也能长胖!
这话说的是正确的,没有错,西画和国画就是两类画。最好是井水不犯河水,各走各的道。中国画只是中国人的画,是在中国土地上产生出来的画。中国人只有按照古人回归古人,回到原始社会去。
陈丹青先生认为“素描影响了国画创作”,这句话我是这样理解的。
作为一位自由的艺术家,陈丹青先生不止一次的强调素描基础的重要性,强调艺术和自由发挥而不是程式化创作,对于西方油画艺术来说,基于扎实的素描基础才能创作出好的油画作品,这是一切的基础。
而国画作品从出现开始一直都是基于以形写神、气韵生动为代表,可以这么说国画最重要的是线条,也就是线条的生动性。中国画技法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以墨线为基础,用以表现物象的轮廓、明暗、质感,同时通过墨线还可表达作画者的思想和精神。
中国独有的国画技法里其实也有类似素描的明暗技法。这种技法常常可以在一些工笔花卉中窥见一般。但是根本上还是与西方的素描观察方法不同。
所以说用素描来创作国画在传统的中国画中是很难见到的。陈丹青先生这么说是因为他本身认为国画应该遵循古法、遵从中国人本身的气质意蕴,这样才是真正的传承国画。而不是利用素描来表现中国画的气质,这与国画的初衷背道而驰。这就是为什么陈丹青先生说“素描影响国画创作”了。
但是,作为艺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现代中国,很多艺术家都在做新的尝试探索,也出现了许多有素描气质的国画作品,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新的发展,无论是遵循古法还是与中西合并,我们都应该抱着开放的态度,毕竟艺术本就不能遵循太多章法而忽略人的思想精神气质。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立场,立场不同所以看法不同。
我要明确的表示,我不同意此观点,我认为这提法太过偏激、狭隘!一个人,如果你被“历史”淘汰了,你能怨“历史”吗?你愤愤不平,说:我不想被淘汰,可是历史影响了我。这似乎说不通,不是吗?新时代之所以“影响”了你,是你的思想落伍了!那不是时代的错。说什么“素描影响了国画的创作”,这与理不通。如果换了马桶,你无法出宫,那不是马桶的事。
熟习我们传统民间音乐的人都知道,我们的传统音乐音节是:“宫,商,角,徵,羽”。也就是所谓的:五声音阶。而西方音乐是七声音节,也就是:do-re-mi-fa-sol-la-ti”。与西方的音乐相比,我们的传统音乐少两个音,就是说,我们的民间音乐中没有“半音”结构。用简谱来表示,就是:1、2、3、(4)、5、6、(7)、“民乐”没有“发”和“希”。西方的音乐建立在“管风琴”也就是后来的“钢琴”的基础上,键盘上有“半音键”。我们传统的管弦乐没有七声音节记谱,但不代表我们不能演奏,七声音节记谱的曲目!七声音节的引入,并没有成为我们“民乐”创作的阻力,而是极大地丰富了我们的民间音乐!曾经有西方音乐专家断言,四根弦的小提琴远胜于我们民间“两根弦”的二胡,认为二胡不具备“丰富”的素质。而我们的二胡名家在国际音乐舞台上,以无可辩驳的事实,让我们的民族乐器“亮了”,引来西方名家起立鼓掌,那掌声经久不息………从此,我们的“两根弦”名扬国际乐坛。
素描算什么?不就是一种光与影的应用吗?走出狭义“素描”的词义,也不过就是西方焦点***和形体内在结构的运用,还有什么呢?我们的“国画”就如此脆弱的“被影响”了?那只能说我们自己无能!创作是一种内在思想形式,而非外在的框架方式,你没有了思想,你的创作就已经死了,还谈什么“影响”。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privacylawreport.com/news/13819.html发布于 2024-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