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小旺

绿化种植土要求 养护多久 城市可以用

小旺 08-04 72
绿化种植土要求 养护多久 城市可以用摘要: 绿化苗木几月份就不能栽种了?树苗什么时候上化肥最佳?绿化苗木几月份就不能栽种了?回答:绿化苗木6月份以后就不能栽种了。在我国绿化树种 种植季节,由每年的3月12日植树节开始,由南向...
  1. 绿化苗木几月份就不能栽种了?
  2. 树苗什么时候上化肥最佳?

绿化苗木几月份就不能栽种了?

回答:绿化苗木6月份以后就不能栽种了。在我国绿化树种 种植季节,由每年的3月12日植树节开始,由南向北逐渐开始,到5月末基本结束。

北方由于冬季寒冷,春季干旱,故在春季移植较好,移植苗成活的多少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苗木体内的水分 平衡。

北方地区应以早春地解冻后立即进行移植最为适宜。早春移植,树液刚刚开始流动,枝 芽尚未萌发,蒸腾作用很弱,土壤湿度很好。因根系生长温度较低,土温能满足根系生长的要求,所以早春移植绿化树苗成活率高。而南方更早。

绿化种植土要求 养护多久 城市可以用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苗木移植的最佳时间是苗木休眠期,即从秋季10月(北方)至翌春4月,为了适应市场需求,近几年开始逐渐流行了容器苗,大家也再也不用担心种植时间不够,苗木成活率低了。

炎热的夏季和严寒的冬季不适合苗木种植。

春季发芽前半个月左右或秋季落叶后一周左右,移栽树木,成活率最高。

绿化种植土要求 养护多久 城市可以用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7-9月。

一般在进入到夏季尽量不要选择移栽,因为这会导致植物的生长受到影响,而且存活的几率也比较低,如果是在冬季,一定要及时的对于根部来做好保护

绿化苗木比较合适的应该是在休眠阶段,比如说是秋天的10月份到第2年的4月份,简单来说春季还有秋季都是比较合适的,但是尽可能要避免高温的天气。

绿化种植土要求 养护多久 城市可以用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树苗什么时候化肥最佳?

一般选择在秋末和春季,这两个季节是根系生长的季节,而且气候温和,施肥后不会烧根,也有利于吸收。施肥一般以土杂肥和复合肥为主,如若在夏季施叶面肥,则以微量元素加硼砂和少量尿素兑水后喷洒

科学施肥的基本规律三

认清施肥规律,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三是报酬递减律。作物产量随施肥量的增加而提高,但是单位肥料的增产量(即报酬)却随施肥量的增加而递减。20世纪80年代,我国增加1.5亿t粮食时,只增施了1400t以上的化肥;90年代,我国增产2000万t以上的粮食,却增加化肥用量1000万t以上。很明显,增加同样多的化肥,粮食增产的量却是下降的。在作物增产过程中肥料报酬有三种情况:在最高产量前,肥料增产量(报酬)虽然呈现递减趋势,但仍为正值,这时增加施肥量可以增加总产量;在最高产量之时,肥料增产量(报酬)为零;在最高产量之后,肥料增产量(报酬)出现负值,也就是增加施肥不能提高产量。最高产量时的施肥量是施肥的上限,即最大施肥量。这就是说,施肥要有限度,在最高产量时的施肥量是最合适的。在生产条件相对稳定的前提下,肥料报酬递减规律必然要起作用。施肥越多增产越多是一个误区,但在我国一些农村,经常可以看到过量施用化肥的现象。

树苗什么时候上化肥最佳?

树苗不管果木类还是其它非果木类,前期应加强土壤管理,以壮树为基础,适时适量灌水追肥,一般都***取“促”的技术措施,施肥以氮肥为主,配合磷肥,加强树苗的营养生长,促使树苗多发枝,快长树,扩大光合作用面积,提高光能合成,为树苗机体构成提供和贮存更多有机物。

树苗在春季或秋季栽植时就要施底肥,在栽植的穴内施农家腐熟有机肥50公斤左右,表土和有机肥混合施入穴下面,底土覆在上面,灌水使穴内土壤下沉后再栽植,栽植要浅,不宜太深。

对于秋季栽植的树苗,第一次:追肥(清明前),在去培土前要进行追施,即春季树芽萌动前进行,由于树苗施肥主要以壮树为主,因此施肥时,应以氮肥为主,促进树苗快速生长,适量配合磷肥,促进树苗强壮,整体目的是提高树苗生长速度,促进树苗强健,提高各种抗逆能力,每亩以追施尿素10公斤和磷二铵5公斤计算,分施给所有树苗,同时施后灌水。

第二次:追肥应在5月中下旬进行,这时树苗新稍差不多已长到将近20公分了,为了给树苗补充营养,防止脱肥,促进新稍生长,结合灌水再追肥一次,追肥及量和第一次一样,仍然可用尿素和磷二铵,除结合追肥灌水外,在干旱时应及时灌水,促其生长。

以上就是关于树苗灌水追肥的二个重要时期,但什么时候最佳,我认为在春季春分过后清明前,(第一次)给树苗上化肥最佳,它既可以补充前一年树苗贮存营养不足,又可以供给和保证当年树苗营养需求,促进树苗多发枝,快长树。

文章版权及转载声明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privacylawreport.com/news/14102.html发布于 08-04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