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化冬季养护方案及养护***,绿化冬季养护方案及养护***怎么写
冬季绿化防寒防冻措施?
涂白:对于树木来说,涂白是一种常见的防寒措施,可以有效地减少树干对太阳辐射热的吸收,防止树皮受冻开裂。但要注意涂刷时间要选在上冻之前,且要涂刷均匀,不漏涂。
浇灌防冻水
浇灌防冻水是冬季防寒最常用的一种防寒措施。
树木冬季养护都有哪些?
1)灌封冻水:树木灌溉封冻水,可有效补充树体水分,降低冬季干旱带来的危害和减少冬季抽条的可能性;再一个就是增加土壤的热容量,提高地温,保护根系不收冻害。灌封冻水的时间是夜冻昼化时段,一次性灌透水。
2)涂白防寒:用快活林 涂白剂 在树干上进行涂抹,形成一层保护层。白色涂白剂可以折射光照,减少昼夜温差,避免冻害发生。
3)药物防冻:可在阔叶树种秋季落叶之前的1—1.5个月进行喷施 快活林防冻剂 3—5次,使之提高枝条干物质的积累,提高苗木自身的抗冻能力。
4)地面覆盖防寒物:特别是针对新移栽的树木,可对树穴覆盖稻草、截干、地膜等,以提高地温。
5)包扎防寒物:如在树干上包扎护树保温带、稻草、草绳、地膜等。
8)拱棚设施防寒:主要是针对小型的苗灌木,可用无纺布进行保护。
您好,由于产地、习性等不同,各种苗木的耐低温程度也不同。南方植物较易受到冻害,有些虽不至于死亡,但会影响苗木的生长势。
解决方法:
1.在进入冬季前就应做好防护措施,对树杆枝叶进行包裹,尤其是心叶的保护很重要,有条件的对泥球进行覆盖,以增加地温。天气冷暖变化不定时不要急于拆掉包裹物,以免在早春被冻伤。
2.对于蓬形较大的乔灌木,可以搭建遮荫网,以减少寒风的危害,此外用快活林防冻剂喷洒枝叶,在枝叶上形成保护膜,也可以起到一定的防冻作用。
3.可在土壤中混入一定的木屑或有机质,可以起到增加地温的作用。
1.即时灌冻水。虽然冬季蒸发量小,需要水量相对较小,但是却影响到树木的抗寒能力和生长发育。所以,在11月的时候要对树木进行一次浇水 ,尤其是新栽的树木,在树木基部堆土堆,这样既供应了树木本身所需水分,也提高了树木的抗寒能力。2.施肥。秋后树木停止生长,根系又出现一次生长高峰期。因此,在秋末冬初的时候对树龄大小和栽植时间的长短,适当施加一些有机肥或者化肥,适量浇灌,最好是在添加一些适合树木生长的生根粉渗入,以促发新根,为来年的生长发育打好基础。3.整形修剪。在冬至之前进行修剪,根据树木的特性,将枯萎的枝丫,衰枝,病虫枝修剪掉,并且对生长过旺的枝丫进行修剪。改善树冠内部的通风透光条件。对于修剪时对树木造成较大的伤口,用药物消毒,可以涂上铅油加以保护。4.树干涂白。树干涂白在冬季可以减少温差过大对树木的伤害,又可以消灭在树皮缝隙中的病虫,涂白配方:生石灰10:食盐1:硫磺粉1:水40。十月份的时候可以进行此项工作。5.清理杂草落叶。因为杂草落叶不仅是病虫的越冬场所,而且很容易引发火灾。
冬季树木养护,主要包括及时灌冻水、施肥、整形修剪、树干涂白、伐挖死树、清理杂草落叶等办法,都是直接影响园林树木翌年的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为此,好养护专家总结了冬季养护应注意哪些方面。
一、及时灌冻水 园林树木的整个生命过程都离不开水。虽然冬季蒸发量小,需水量相对较少,但却影响到园林树木的抗寒能力和来年的生长发育。因此,应在11月初,对树木尤其是新栽植的树木灌一次水。也就是“灌冻水”,灌后结合封冻水,在树木基部培起土堆。这样既供应了树本身所需的水份,也提高了树木的抗寒力。
二、施肥 秋后树梢停止生长后,根系又出现一次生长高峰。因此,应于秋末冬初视树龄大小和栽植时间的长短,适当施一些有机肥或化肥,且适量灌木,使肥料渗入,以促发新根,增强树势,为来年的生长发育打好基础。
三、整形修剪 根据园林树木不同的应用目的,进行正确的整形修剪,既可调整树形,还可协调地上地下部分之间的关系,促进开花结果,又可消灭病虫害。可在“冬至”前后进行此项工作。如果量大,可延至春节前后,根据树木的生长特性,将枯死枝、衰弱枝、病虫枝等一并剪下,并对生长过旺枝进行适当回缩,改善树冠内部的通风透光条件,培养理想的树形,对于较大的伤口,用药物消毒,并涂上铅油加以保护。
四、树干涂白 冬季树干涂白既可减少阳面树皮因昼夜温差大引起的伤害,又可消灭在树皮的缝隙中越冬的病虫。
五、伐挖死树 由于各种不同的原因,如树木衰老,病虫侵袭、人为破坏等,造成一些树木死亡,破坏了整体景观,影响市容市貌。可利用空闲时间,对那些无可挽救的树木,尽早伐除,并补栽上相同规格的苗木。
六、清理杂草落叶 杂草落叶不仅是某些病虫害的越冬场所,而且在干燥多风的冬季易发生火灾。因此,应把绿地中的杂草落叶清理干净,集中处理,既消灭了病虫源,也消除了火灾隐患。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privacylawreport.com/news/15256.html发布于 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