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小旺

大姜亩产3万斤施肥技术

小旺 02-20 10
大姜亩产3万斤施肥技术摘要: 生姜种植技术:种植大姜怎么施肥好?生姜种植技术:种植大姜怎么施肥好?生姜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种调味品,有调味、去腥、提鲜等做用;同时它具有养身及药用价值,经济效益比种蔬菜要高,所以...
  1. 生姜种植技术:种植大姜怎么施肥好?

生姜种植技术:种植大姜怎么施肥好?

生姜是我们生活常见的一种调味品,有调味、去腥、提鲜等做用;同时它具有养身及药用价值,经济效益比种蔬菜要高,所以种植的人也较多。

我们都知道大姜的生长肥料要求较高,不同生长阶段,用法用量都略微不同,肥料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大姜是否能高产,也直接影响我们的经济收入。

大姜施肥基本分为基肥追肥,追肥一般追施三次即可,即幼苗肥、转折肥及膨大肥。

大姜亩产3万斤施肥技术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一、【大姜基肥】

大姜想要高产,基肥必须以生物有机肥为主。一般是结合整地施入基肥,生物有基肥即农家肥,家禽家畜的粪便和腐烂植物混合物。按一亩地10平方左右均匀的施撒在田地里,然后进行深耕充分与土壤混合,深度在30厘米即可。这样做能起到活化土壤,提高地面温度,防止土壤死板,为大姜培育做准备,为后期植株生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大姜追肥】

大姜亩产3万斤施肥技术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我们除了要给大姜施足基肥外,还要分别追施三次追肥,才能满足大姜在生长期间的营养所需。

1、幼苗肥: 第一次追肥在幼苗时期,虽然我们已经施足了底肥这个时候植株又还小,需要的营养不多,是不是不需要追幼苗肥?还是要的,但是要以小追肥为原则,大姜幼苗期比较长,为了植株健壮,当植株长到2~3个节的时候追施第一次肥,这次施肥也可称为壮苗肥,壮苗肥要以施氮肥为主。氮肥主要是促进植株生长,一般一亩地可施用硫酸铵或磷酸二铵20千克左右。若播期较早,苗期较长,可随浇水进行2~3次施肥。

2、转折肥:第二次追肥即转折肥,又叫大追肥,立秋前后是大姜生长的转折时期,大部分养分向地下根部运输,因此对肥水需求大大增加。为了促进根块发多芽块和根茎膨,这时我们要用肥效较持久的农家肥与速效化肥结合施用一般一亩地用复合肥50~100千克,或尿素20千克、磷酸二铵30千克、硫酸钾50千克,或腐熟的厩肥3000~4000千克,挖沟施肥,并盖上土浇水。

大姜亩产3万斤施肥技术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3、膨大肥:当大姜根块开始膨大的时期,为了提高产量,我们要进行第三次追肥,一般如果植株生长较弱或肥力不强的姜田,要施速效化肥,以氮肥和钾肥为主。如果植株长势较好就不要施氮肥,只施钾肥,氮肥施多了只长茎叶,不长根块,不施氮肥是为了防止茎叶徒长,导致大姜减产。

我是“轩辕曰三农”,喜欢三农,爱好三农,关注我,与你分享更多精彩!

对于生姜有一种很奇怪的现象,在饭菜里一小心吃到它就下意识的想吐出来,但是每次做菜的时候还必须要加上生姜,所以生姜几乎是加家必备。

主要是因为生姜除了调味、去腥外还富含很高的营养的价值,能有效地治疗吃寒凉食物过多而引起的腹胀、腹痛、腹泻、呕吐等。 吃过生姜后,人会有身体发热的感觉,这是因为它能使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快,促使身上的毛孔张开,这样不但能把多余的热带走,同时还把体内的病菌、寒气一同带出。

农村,种植生姜的的农户也有很多,我们知道生姜需肥量大,那么大姜怎么施肥好呢?

一、基肥

生姜根系细弱,分布浅,在种植生姜前,我们要进行翻地,可以使用化肥和家禽的粪便一起混合翻地,节省20%多的肥料费用支出,既不增加农民的综合使用成本,还可以使作物丰收。

二、追肥
  • 1、壮苗肥:在生姜苗高30厘米左右的时候,且具有一到两个分支的时候,可以进行第一次追肥,在结合浇水,此次追肥主要以氮肥为主,每亩可施肥20公斤左右,如果播种过早,可追肥2-3次。施肥程度都是在20公斤左右。

  • 2、转折肥:立秋前后,生姜进入生长的转折期,也是吸收养分的转折期,生姜生长加速,大量积累养分形成生姜的所有组织成分,因为,此时的生姜对肥水需求量很大,为了确保生姜高产,最好配好除草追肥,每亩需要家禽粪30公斤、复合肥80公斤、肥饼粉碎70-80公斤等,也可以使用尿素、硫酸钾、磷酸二铵等。
  • 3、壮姜肥:在块茎膨大期进行,9月中旬植株出现6-8个分杈时,每亩冲施高氮钾复合肥50kg左右,分两次施用间隔15天左右。土壤肥力高,生姜生长旺盛,应少施或不施氮肥。防止茎叶疯长而影响生姜根部的营养积累。

施肥的注意事项

1、氮肥偏多或者使用过多,不注意和磷肥、钾肥的配合使用,会造成养分的流失浪费,也会使各种肥力的比例不相协调,最后导致生姜植株生长过旺,根茎短小,抗病能力差。

2、均匀施肥,不要把施肥次数几种在前,否则后期缺肥,养分流失,植株枯黄早衰,产量降低。

以上是我关于“生姜种植技术:种植大姜怎么施肥好?”,不知道您还有什么看法呢?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

感谢阅读,喜欢的可以点赞关注呀!

文章版权及转载声明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privacylawreport.com/news/20316.html发布于 02-20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