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草的功效与作用 种植图片
下山一苗草,上盆一个月,现发两芽,能成活吗?
我是好摄农夫,头条号:乡村搜罗社。一个喜欢野生兰花的农夫,用自己的实践与实例说事,如果喜欢就点个赞留下你的评论。
下山一苗草,上盆一个月,现发两芽,能成活吗?(图一)
从图片上看这个兰苗有三个芽点,两个侧芽一个正芽(在芦头正下方),这些芽点是根芽,这是兰苗初步服盆的表现,如果这三条根都能从土壤中汲取养分水分,那么这棵兰花很快就会长壮。
一个月时间兰花芦头长出这三个芽点(根芽),说明兰友的养护环境还是很不错的。从种植方法来看,是浅栽法。这样的种植方法可以让芦头呼吸更多的新鲜空气,***芦头分蘖发芽。关于这一点,农夫在高种浅栽的文章中曾详细写到过。
不过兰花新芽这么大的时候,还是需要一些注意事项的,否则新芽很可能长不大。我认为兰友的这棵兰花,可能在某个方面改善一下,可能效果会更好。
从图上看兰花盆面上铺的是碎石子、砖粒。看不到盆中的植料是什么成分,对于这种弱根弱苗的兰花而言,用细植料种植更容易成活。
建议兰友不妨用一些腐叶土护在芦头部位,高度以盖住两条新根芽就可以了。这样新根有一个更好的湿润小环境,可以更好地与土壤适应而“参与工作”。另外腐叶土是有养分的,新根芽在它的呵护下,能尽快地学会汲取养分。
总结:这棵兰花养活不难,现在事实上已算半成活了。只须将这三条根系养健壮,兰苗不仅能成活,而且复壮也会更快。
以上也只是好摄农夫自己所经、所见的一些看法,见解可能有些片面与局限,仅供兰友参考。如果还有其他的问题,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乡村搜罗社会一一回答。
兰花下山草,是深受人们喜爱的,它相对大棚兰,生命力顽强,而且很有可能开出奇花,养护下山苗草,可以说更有情趣。
现在有朋友问,自己的下山苗草已经上盆一个月,而且已经发出了嫩芽,那么自己的兰草是否已经成活?下面就简单谈谈下山苗草服盆的标志,扯扯服盆之后的养护问题吧!
一,下山苗草成活的标志是什么?该如何判断?
咱们知道,兰草经过***挖后,根系肯定受到了损伤,加上上盆后要适应新的植料,所以它要成活,必然要经过一个服盆期。
那么兰草服盆有什么表现吗?答案是确定的判断兰花是否服盆首先要看老苗,一般来说新上盆的兰花它的一些老叶会有些变黄和枯萎,原因是要把储存的养料供应给新叶,如果自己的兰花老叶基本稳定,不再出现枯萎等退草现象,就基本可以判断兰花已经服盆了。第二点咱们要看新叶,如果新叶能够稳定的保持葱翠,甚至可以看到新叶明显的在生长,这也就证明兰草服盆了。
如果栽种的兰花,发出了新苗,那就是可喜可贺了,不但证明兰花成活了,而且成活的状态还不错,根系已经恢复,可以稳定的吸收养料和水分,要不然兰花怎么会长出新苗呢?
二,兰花发出新苗后该如何养护?
兰花发出新苗后,也是需要合理养护的,咱们要想兰花可以继续健壮生长,恢复生机和活力,甚至秋季长出花芽还是要下一番功夫的。
兰花栽种后如果已经发出了新苗,咱们先观察有没有退化的叶片,咱们要把退化的叶片及时剪掉,这样兰草既美观,还能减少无用的养分消耗,修剪后咱们是可以恰当施肥的,咱们知道兰花新苗生长需要一定的养分,这时咱们可以使用一点稀薄的有机肥,少量的缓释性复合肥。
发芽了,应该能活。不过还是要做好保湿保暖的工作,不要乱动。让它保持在现在这样的环境下,应该没啥问题。一定要做到不干不浇,浇则浇透的原则。不要没事就浇一点水,没事浇一点水,尤其我们新手,大部分的盆景,都是浇水太多而死掉的。所以一定要注意。
既然出芽了,应该就没问题了,出芽就会放新根的,注意以后的养护就行。我看你铺面的石子有点大,最好用小颗粒的赤玉土铺面,既保湿又不影响小芽生长。
一:遮荫:下山草上盆栽种后置于荫谅通风处7~15天;然后安置在养兰场地,使之后适宜的光照条件下生长,其遮荫度应控制在80%以上。
二:忌湿:这里指的是防止盆土过湿。一般初学养兰的人往往将下山草栽死,究其原因,主要是盆土过分粘重,浇水过勤、过多,导致兰根透气不良,呼吸作用受到妨碍,严重时引起根部腐烂,兰叶枯黄脱落。为了防止这种现象,除了栽植时选用排水透气性能良好的疏松培养土以外,节制浇水尤为重要。地栽的下山草同要注意控制土壤湿度。在下草的根部损伤严重,吸收水分的功能未恢复正常时,为了减少水分蒸发,可***取地面洒水增加空气湿度
三:免肥:下山草栽植的第一年不必施肥,***取素养。
四:植保:兰苗在抵抗力减弱的情况下,病虫吾极易在弱苗中传染和蔓延,因此要及早防治,定时喷杀菌和杀虫药。
农村常见的艾草有什么作用?为什么?
提起艾草,人们总是很容易想到端午时节,将艾草、菖蒲用红纸包成一束,插在门上,以驱邪、消灾、解难。
其实,除了祛病辟邪、招百福的寓意外,艾草在治病养生方面的功用也是不少。
艾草有“医草”之称,其味苦气温,有温经、祛湿、散寒之效。
《药典》(2015年版)记载:艾叶 “辛、苦、温,有小毒,归肝、脾、肾经”,能温经止血,散寒止痛,外用祛湿止痒,常用于吐血,衄血,崩漏,月经过多,胎漏下血,少腹冷痛,经寒不调,宫冷不孕;外治皮肤瘙痒。
除此之外,亦可将艾制成艾条,用于灸疗。
具体方法:取艾叶,干燥后经反复捣杵、捶打、过筛、除杂等环节得到软细如棉的艾绒,再卷成圆条状,治病时点燃,用于熏、烫穴道。
艾草有独特的清香,亦可用作药膳。
比方说,将艾草剁碎、磨汁,掺入糯米粉,做成青团、艾糍等。也可用作熬汤,下边推荐一款【母鸡艾根汤】,此汤祛风暖胃、清热解毒,还可调经、止血。
做法:将老母鸡洗净焯水,加入10克的生姜,150克的鲜艾根(或70克的干艾根),加水猛火烧开后,小火炖煮1.5~2小时,加盐调味即可。21
想要了解更多健康方面的资讯,欢迎关注[家庭医生杂志]头条号
最近这几天走在街上,就看见有的邻居门口已经晒上了艾草,我比较喜欢闻艾草的味道,所以每年端午节那天,别人家只在门楣上插三五根艾草就可以,我却都会把门口放上一大把的艾草,我倒是没想过艾草的味道可以驱蚊虫,我只是喜欢闻那种味道。艾草的味道,跟一些花朵的香味不一样,少了那种浓烈,却让人闻了以后神清气爽。艾草不会因为干枯而减少了味道,正好相反,阴干后的艾草味道更香醇。
艾草泡脚可以舒筋活血,艾灸艾条都可以对女人的宫寒有很好的效果,这些作用大家似乎都了如指掌。这些都是药用,不知道大家有没有食用过艾草。就是趁着春天艾草刚发芽的时候,去山里掐了艾草的芽尖,回家做疙瘩汤喝。也可以将艾草的芽尖洗干净以后控干水分,然后加上白面和少许的盐,搅拌均匀,做成艾草团子蒸出来吃。掀开锅的一刹那,整个屋子里都弥漫着艾草的香味儿。
大家基本都知道艾草有驱寒止血,通经络的功效,但我们胶东这边的艾草,都是小叶白毛蒿,相比蕲艾药效甚微。但是因为我喜欢艾草的味道,去年端午节前夕,我还是去山里割了一些艾草,回来后就晾晒在自家门口的水泥地上。在阳光下晒了大约两三天吧,我就把艾草枝干上的叶子全部摘了下来。当时邻居就问我为什么把枝干都浪费掉,只留下叶子?我说一个懂中医的朋友曾经告诉我,艾草所有的价值基本都在叶子上,留着枝干没有啥用处,而且想***叶枕头的话,也不能要枝干。
邻居可能是第一次听说艾叶可以做枕头,对睡眠有很好的效果,当时就去山里割了一些艾草回家。艾草阴干以后,我自己也做了一个艾叶枕头。我不期望这些艾草有什么太大的药效,让我开心的是,艾叶枕头有一股艾香,那是我喜欢的味道。更重要的一点是,艾叶枕头可以消毒,可以防止螨虫的滋生。特别是夏天,睡觉的时候容易出汗,枕头上会有无数的螨虫,而艾叶枕头却可以减少螨虫的存活率。
艾叶最适用的一点就是驱蚊虫。住在农村的平房里,夏天晚上的时候,门口和院子里到处都是蚊子,可以在晚上将艾草点燃,艾草的烟味儿就可以将蚊虫驱散。白天把艾叶放在屋子里,进的门来就可以闻到艾草香,而苍蝇和蚊子却唯恐避之不及。
艾草祛病强身
民谚语:“清明插柳,端午插艾”,端午节为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此时气温较高,蚊子、苍蝇大肆出没,多种传染病也相继出现,古人在这天上山***艾挂于院中,既消毒杀菌又预防温病,于是古时候的端午节其实也是“卫生节”。
艾草也叫“艾蒿”,有浓郁的馨香味,点燃干枯的艾蒿,浓烟所到之处,蚊子都不敢接近,这时你就可以安心纳凉了。除此之外,将干枯的艾蒿泡在水里洗澡或熏蒸可以消毒祛湿止痒。
艾草有温经止血,散寒止痛,消炎、抗过敏,外用祛湿止痒的功效。发展到今天,大家越来越注重艾草的药用价值。用干燥的艾叶泡脚,可促进身体的血液循环,赶走体内湿气和寒气,调理阴阳。
要说驱寒,不得不提中医里的艾灸。艾灸是点燃用艾叶制成的艾柱或艾条,熏烤人体穴位以达到保健治病的一种灸法。艾柱、艾条都是将艾绒用棉纸卷好后进行切割,短的为艾柱,一般直径在1.5cm~2.5cm,长度小于8cm;长的为艾条,直径一般在0.4cm~5cm[_a***_],长度在0.2cm~3cm之间,其中,最常见的艾条直径1.2cm,长度20cm。艾柱通常与灸罐或铜盒配套使用,艾条可直接在患处(距离身体表面2至3厘米)灸灼。若是新手,不太懂艾灸手法,建议选购艾柱、灸罐进行熏蒸。市面上艾绒的质量参差不齐,有5:1,8:1,10:1,15:1……35:1(5:1的艾绒就是指用5公斤的艾叶制成1公斤的艾绒,以此类推),可见,比列越大,用的艾叶越多,自然艾绒的纯度就越高。而10:1以下的艾绒适合温和灸,10:1以上的艾绒可做成艾条直接灸。
除了质量差别,艾绒还有新陈之分,到底是买新艾绒还是陈艾绒,陈艾绒有一年、二年、三年、五年、七年等等。新艾容易烫伤经脉,陈艾温和,药性可渗透到体内,达到理想的效果,年份上,三年足矣,三年艾温燥适宜,药性刚好。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privacylawreport.com/news/8193.html发布于 2024-03-23